保安宮為三廟合一之宮廟,分前後兩殿,前殿寶安宮奉祀玄壇元帥五路財神爺(趙光明);後殿天皇宮與振興堂,前者恭奉玉皇大帝,後者恭奉觀音佛祖與南、北斗星君,另廟埕有座福德廟。
本宮係由黃仁壽攜帶桃園南崁五福宮香火來此墾殖,在宮中亦有供奉其祿位。在文獻最早見為清嘉慶 22 年(1817)關於「元帥爺香祀」的契約,契字中議定開墾、水圳、管理、元帥爺神祀、佃租等,與丸山、八寶的開發息息相關,迄今丸山福德廟附近的田地仍有「元帥爺田」的稱呼。
道光年間閩客械鬥,後道墾民見屍骨遍地卻收集無方,咸豐元年(1851)噶瑪蘭通判董正官來此查看地理,庄民請求董通判在元帥爺前主祭,並對魂象勸解,允見永善祀收集骸骨,並留下「英風遐播」匾額以誌顯蹟。
其後受強烈颱風數次侵襲屋宇再次破壞,於民國 78 年籌組委員會重建。
天皇宮
原登記福德宮,光緒15年(1889)游金生等由唐山刈香,光緒20年(1895)在八寶草創奉祀,明治25年(1902)建於北門口。宮廟日久殘破卻無力改建,遂由信眾協商於民國48年保安宮增建後殿時安奉神尊。
振興堂
原為於港尾仔,由道士羅逸能設壇奉祀觀音佛祖及南、北斗星君,羅道士辭世後無人繼承,只好同天皇宮安置保安宮神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