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4 年美國天主教福利會(美國人高神父)來丸山開療養院,早期台灣人貧窮,肺癆無藥醫,開放性肺結核與痲瘋病等傳染病患要隔離,蓋好後委由本篤會修女管理,額外再蓋修女修道院,照顧5年後修女人數與能量不足,1959 年轉給靈醫會管理,會長安惠民神父派李智神父負責修道院,及巴修士負責療養院。對於養護期間突發病逝之病人,於上山半途設置太平間暫時安置,村民每次經過此地,會因心理作用不自覺加快腳步通過。1954 年秘克琳神父發起在療養院跟修道院中間蓋聖母洞,帶領修道生興建,蓋好後西南地區很多人來朝聖。1967 年5月安神父46歲操勞過世,第一位葬在玩山上,7月呂神父正式到,協助李智神父教導修道生,後來結核病逐漸絕跡而老人問題卻日益增多,很多疾病沒有辦法真正得到好的照顧,聖母療養院於是轉型為老人安養院。
